民俗馆占地面积2600平方米,布展面积1700平方米。以距今600余年的元代丁家庙为依托扩建而成。收藏明、清民国以来的各类文物7000余件,完整体现了马家埠村600余3年来生产生活,农耕劳作,育儿嗣后,繁衍生息的历迹。
原为马家埠村杜氏旧宅,建于清乾隆年间。原为“二进合院”式结构,后院房舍及厢房已倾塌无迹。此为前院主房。民俗馆内“四世一堂”匾额就是杜氏家族的荣耀,由清道光年间(1821)泰安知县徐宗干赠授。
始建于清同治年间。“双龙”实为螭吻(龙首鱼尾),是龙的第九个儿子。因其口润桑粗而好吞,故多用于殿脊两端做吞脊兽,取其吞火消 灾之意。用于桥墩之上,则为吞炎消 灾,保 佑马家埠人安康幸福的寓意。
母槐植于清雍正年间,树龄近300年。其冠盈亩,其周三围。
90年代初,因路街规划,母树被移除。此株为蘖生树,比母树年幼200余岁,树龄约80年。现枝繁叶茂,生生不息,是大家祈福之地。
旗杆是古代功名、官位的象征。此旗杆石是本村杜氏崇高先人乡试中举后,按朝廷规制在宗祠门前修造旗杆的底座。造于清道光年间,按照功名,应为“一斗旗竿”。
在新社区规划建设过程中,为体现马家埠村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,对原有旧河道进行了疏浚改造,并在双龙桥下游河道仿照宋代园林画桥风格样式建造了2座景观桥。
园内栽植牡丹、玫瑰、桂花、茶花等名贵花卉600余株,园林式设计,小桥流水,假山亭榭,鸟语花香,鱼虫嬉戏,是纯天然养生之地,周边也建有美食厅,是人们休闲养心天堂。
占地面积1200平米,园内种植有番茄树、百香果、香蕉树、树莓、火龙果、草莓等观赏植物及采摘水果,大棚高大敞亮,冬竾室内温度保持在16度以上,是人们冬季赏花采摘的好去处。
|
|||||||
|
|||||||
|
|||||||
|
|
|||
|